硕士导师 首页 / 师资队伍 / 硕士导师 / 正文
王文兴
作者:   时间:2018-01-31   点击数:

王文兴 院士

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

办公电话:

E-mail:wxwang@sdu.edu.cn

个人简介:

王文兴,男,1927年10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教授、博导,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顾问,主要从事大气环境化学、大气污染与控制等方向的研究工作。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青岛)。大学毕业后至七十年代中期,在原化工部属沈阳、北京、天津化工研究院主要从事烃类催化氧化研究,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电磁泵流动循环法,研究了烃类催化氧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其研究结果在烃类氧化工业催化剂的研制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编著了我国第一本《工业催化》(1978)。七十年代后期转向环境化学,在大气光化学、降水化学、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特别是PM2.5和霾化学方面领导并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项目,在酸雨成因和时空分布、O3、气溶胶和霾化学及其形成机制等研究领域发现一些重要规律,对我国大气环境立法、大气污染和酸雨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创建了环境量子化学计算团队和研究新领域,指导研究POPs在开放环境系统中的降解和生成机理,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创建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担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原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1-4届常务理事、中华环境奖评委会主任、《中国环境科学》杂志主编;《环境科学学报》杂志顾问、国际ASAAQ组织委员以及美国《Environment Research》杂志原副主编等。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至九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曾主持科技部项目6项、国家基金委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截止2015年5月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及省部级奖多项。

学术兼职: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

中华环境奖评委会主任

《中国环境科学》杂志主编

《环境科学学报》杂志顾问

国际ASAAQ组织委员

现任职务: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1)大气环境科学: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理化性质及源解析;大气酸沉降;大气环境中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理;(2)环境物理化学:二噁英的形成及降解机理研究;典型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机理及构效关系;氟利昂及其替代品在大气环境中的反应活性、转化机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其他信息:

培养研究生:

姓名 学位 工作去向

高健 博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杨凌霄 博士 山东大学

屈晓辉 博士 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许鹏举 博士 山东师范大学

刘晓环 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

王哲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

周杨 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

薛丽坤 博士 山东大学

高晓梅 博士 济南大学

孙晓艳 博士 济南市环境监测站

王新锋 博士 山东大学

聂玮 博士 南京大学

高锐 博士 山东省环科院

周声圳 博士 中山大学

徐政 博士 南京大学

袁琦 博士 山东省环保厅

寿幼平 硕士 天津

王静 硕士 戴安

马强 硕士 北京科技大学读博

于阳春 硕士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读博

袁超 硕士 山东省环科院

鄢超 硕士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读博

董灿 硕士 美国读博

孟川平 硕士 澳大利亚读博

 

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1. 973项目“典型天气系统酸沉降过程的飞机-地基立体观测研究”子课题“高山站酸沉降及相关大气污染物观测试验研究”(编号:2005CB422203),100万元,资助时间:2005-2010年。

2. 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典型环境过程及构效关系研究”,编号:20737001,经费99万元,资助时间:2008-2011年。

3. 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大气环境中萜烯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理论研究”,编号:20777047,28万元,资助时间:2008-2010年。

4. 山东省环保局重点项目“山东省灰霾天气形成特征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40万元,资助时间:2007-2009年。

5. 山东省环保局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城市气溶胶PM2.5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研究”,20万元,2004-2006年。

6. 山东大学“985工程”二期创新学术团队建设项目“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与环境安全研究”,300万元,2004-2007年。

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论文与著作:

1. Nie, Wei; Wang, Tao; Ding, Aijun; Zhou, Xuehua and Wang, Wenxing (通讯作者). A 14-year measurement of toxic elements in atmosphericparticulates in Hong Kong from 1995 to 2008.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gineering 2014, 8, 553-560.

2. Wang, Xinfeng; Wang,Wenxing (通讯作者); Xue, Likun; Gao, Xiaomei; Nie, Wei; Yu, Yangchun; Zhou,Yang; Yang, Lingxiao; Zhang, Qingzhu; Wang, Tao. Size-resolved aerosol ioniccomposition and secondary formation at Mount Heng in South Central China.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3, 7 (6), 815-826.

3. Wang, Xinfeng; Wang, Tao; Ravi Kant Pathak; MattiasHallquist; Gao, Xiaomei; Nie, Wei; Xue, Likun; Gao, Jian; Gao, Rui; Zhang, Qingzhu;Wang, Wenxing (通讯作者); Wang, Shulan; Chai, Fahe; Chen, Yizhen. Sizedistributions of aerosol sulfates and nitrates in Beijing during the 2008Olympic Games: impacts of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and regional transport.Adv. Atmos. Sci. 2013, 30 (2), 341-353.

4. Gao, Xiaomei; Nie, Wei; Xue, Likun; Wang, Tao; Wang, Xinfeng;Gao, Rui; Wang, Wenxing (通讯作者); Yuan, Chao; Gao, Jian; Ravi Kant Pathak; Wang, Jing;Zhang, Qingzhu. Highly Time-Resolved Measurements of SecondaryIons in PM2.5 during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The Impacts ofControl Measures and Regional Transport.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2013,13 (1), 367–376.

5. Wang, Xinfeng; Wang,Wenxing (通讯作者); Yang, Lingxiao; Gao, Xiaomei; Nie, Wei; Yu, Yangchun; Xu,Pengju; Zhou, Yang; Wang Zhe. The secondary formation of inorganic aerosols inthe droplet mode through heterogeneous aqueous reactions under haze conditions.Atmos. Environ. 2012, 63 (2012), 68-76.

6. Zhou, Yang; Xue, Likun; Wang, Tao; Gao, Xiaomei; Wang, Zhe;Wang, Xinfeng; Zhang, Jiamin; Zhang, Qingzhu; Wang, Wenxing (通讯作者). Characterization of aerosol acidity at a high mountainsite in central eastern China. Atmos. Environ. 2012, 51, 11-20.

7. Yang, Lingxiao; Zhou, Xuehua; Wang, Zhe; Zhou, Yang;Cheng, Shuhui; Xu, Pengju; Gao, Xiaomei; Nie, Wei; Wang, Xinfeng; Wang, Wenxing (通讯作者). Airborne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in Jinan, China:concentrations,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influence on visibility impairment.Atmos. Environ. 2012, 55 (2012), 506-514.

8. Xu, Pengju; Wang,Wenxing (通讯作者); Yang, Lingxiao; Zhang, Qingzhu; Gao, Rui; Wang, Xinfeng;Nie, Wei; Gao, Xiaomei.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s in urban Jinan: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s between weekdays and weekends in aheavily polluted atmosphere. Environ. Monit. Assess. 2010, 179 (1-4), 443-456.

9. Wang, Wenxing (通讯作者); Chai, Fahe; Zhang, Kai; Wang, Shulan; Chen, Yizhen;Wang, Xuezhong; Yang, Yaqin. Study on ambient air quality in Beijing for thesummer 2008 Olympic Games. Air Quality, Atmosphere & Health 2008, 1 (1),31-36.

10. Yang, Lingxiao; Wang, Dongcheng; Cheng, Shuhui; Wang, Zhe;Zhou, Yang; Zhou, Xuehua; Wang, Wenxing (通讯作者).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articulatematter on visual range impairment in Jinan, China. Sci. Total. Environ. 2007,383 (2007), 164-173.

11. Zhang, Qingzhu; Qu, Xiaohui; Wang, Wenxing (通讯作者). Mechanism of OH-initiated atmospheric photooxidationof dichlorvos: A quantum mechanical study. Environ. Sci. Technol. 2007, 41 (17),6109-6116.

12. 于阳春; 董灿; 王新锋; 杨凌霄; 王文兴(通讯作者). 济南市秋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4), 561-567.

13. 徐政; 李卫军; 于阳春; 王新锋; 周声圳; 王文兴(通讯作者). 济南秋季霾与非霾天气下气溶胶光学性质的观测.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4), 546-552.

14. 王琳琳; 王淑兰; 王新锋; 徐政; 周声圳; 袁超; 于阳春; 王韬; 王文兴(通讯作者). 北京市2009年8月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4), 553-560.

15. 王静; 高晓梅; 寿幼平; 杨凌霄; 王文兴(通讯作者). 济南春季大气 PM2.5 水溶性组分的半连续在线观测.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1), 18-24.

16. 寿幼平; 高晓梅; 王静; 杨凌霄; 王文兴(通讯作者). 济南秋季大气 PM2.5 中水溶性离子的在线观测. 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1), 41-47.

17. 王文兴 (通讯作者); 许鹏举. 中国大气降水化学研究进展. 化学进展 2009, 21 (2), 266-281.

18. 谢慧君; 石义静; 滕少香; 王文兴(通讯作者). 邻苯二甲酸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09, 30 (5),1286-1291.

19. 孙瑞莲; 张建; 王文兴(通讯作者). 8种挺水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比较.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 44 (1), 12-17.

20. 王艳; 葛福玲; 刘晓环; 王文兴(通讯作者); 贾汉奎; 王德众. 泰山降水的离子组成特征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 (4), 422-426.

21. 王艳; 葛福玲; 刘晓环; 高健; 程淑会; 王文兴(通讯作者); 朱晨; 岳太星. 泰山降水化学及大气传输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26 (7),1187-1194.

 

上一条:李建龙